可就是這麼一個被商業史冊寫進金字塔尖的名字,到了2020年之後,卻被越來越多香港人貼上吸血、冷血的標籤。
為什麼會這樣?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李嘉誠曾在97回歸前頻繁撤資,把資產從香港和內地轉移到歐洲,特別是英國。
他旗下的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大規模投資英國基建項目:電力、天然氣、水務、港口幾乎都插了手。
據《英國金融時報》統計,李嘉誠的長實集團在英國控制了超過25%的供水市場、近三分之一的天然氣配送和六分之一的電力零售市場。
簡單說,如果你住在倫敦,每洗一次澡、每充一次電,背後可能都在幫李嘉誠掙錢。
有人說這是商業布局無可厚非,我一開始也是這麼理解的。
可是你再看時間點,就不那麼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