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此一戰,八旗勁旅戰無不勝的神話,被鄭成功徹底打破

2025-04-15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3/3
只能說,清朝八旗損失太大,京城防守變得空虛了,只得從外地抽調兵力,這就導致清軍無法守住舟山,無奈只得選擇放棄。

反觀鄭成功,在取得廈門海大捷之後,穩固了以廈門和金門為中心的抗清基地,開始將注意力轉到海上,一舉從荷蘭人手上收復台灣,從而解決了後勤補給問題,使得抗清得以繼續下去。

隨著清朝東南水師損失殆盡,沿海防守也變得空虛,為了防止鄭成功襲擾,清朝頒布了嚴格的遷海令,下令沿海百姓內遷50里,並摧毀所有房屋,幾乎是堅壁清野了。

清朝的注意力也開始轉向西南,由於沒有八旗兵可派,清朝只能讓吳三桂的部隊進入雲南,與李定國作戰,防止永曆帝發起反撲。

對於鄭成功,清朝則放棄繼續用八旗兵圍剿,轉而讓耿繼茂率部從廣東進入福建,試圖用漢人對付漢人,但耿繼茂顯然不願意當冤大頭,反而趁機經營福建,將福建變成自己的領地,這樣三藩就徹底形成了。

再說清朝內部,由於歷史遺留問題,兩白旗與兩黃旗鬥爭一直比較激烈,難分勝負。

但在廈門海戰中,兩白旗損失大半,兩黃旗損失則很小,這就導致平衡被打破,兩黃旗開始取得絕對優勢,日後鰲拜之所以能獨攬大權,跟這件事就有很大的關係。

當然了,最痛心的當屬順治帝,在雲南攻打南明時,八旗兵在磨盤山之戰中被李定國大敗,現在八旗兵又在廈門海戰中慘敗,導致八旗精銳損失過大,統治根基動搖,對漢人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。

順治帝明知道三藩危害極大,卻依然要錢給錢,要兵給兵,還不是因為八旗損失太大,需要時間恢復,只能先用漢人對付漢人,等國家統一之後,再想辦法除掉三藩。

由於局勢對順治帝的統治不利,他心情非常不好,再加上董鄂妃的去世,他再次遭受打擊,幾個月之後就去世了。

康熙帝在四大輔臣的擁護下繼位後,出身兩白旗的蘇克薩哈為了泄憤,不顧阻攔下令處死了鄭成功之父鄭芝龍,導致清朝對鄭成功和鄭經的詔降難度增大,雙方又敵對了二十多年。

不過,從大局來看,受到南京之戰失利的影響,鄭成功的實力其實已經被削弱,廈門海戰雖然取得勝利,也只是穩固了防守而已,並沒有能力繼續進攻清朝,這才轉而經營台灣金澎等地。

但是,台灣也不能救鄭氏政權的命,康熙帝繼位二十年後,已經恢復元氣的清軍,一舉攻下了台灣。
奚芝厚 • 26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0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9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