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. 價值的共生:成為他生命的「合伙人」
曾經參觀敦煌莫高窟時,講解員指著供養人壁畫對我們說:「古人早就懂夫妻該是功德簿上的共修者。」
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對唐代供養人夫婦的故事。
丈夫出資鑿窟,妻子在壁畫角落添了只回眸的鹿。千年後考古學家發現,這隻鹿與丈夫題記中的「忽見林間鹿,如遇少年心」遙相呼應。「最好的愛情,是各自在對方的世界裡留下印記。」
真正長久的關係,從不是誰依附誰,而是像兩棵並肩生長的樹,根系交織,枝葉相觸。
在浙江衛視的新聞里看到了一則報道:
杭州夫婦經營網紅麵館,丈夫負責熬湯,妻子研發「情緒菜單」:失戀的人送糖心蛋,失業的加秘制辣醬。
疫情期間虧損百萬,兩人在關店前夜突發奇想賣起「故事盲盒」——顧客用故事換麵條,竟引來新聞報道。丈夫說:「她是我的創意總監,更是救命稻草。」
價值的共生,是讓彼此成為對方的「增量」。
《人類簡史》作者赫拉利提出:當代社會最稀缺的是「共同創造的意義」。
那些能走得長遠的伴侶,往往像《愛在》三部曲里的傑西與席琳——一個寫書,一個搞環保,在巴黎的閣樓上爭吵人類未來,卻把分歧熬成了思想的養料。